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日前公布啦! 共72项 宜春有10项入选 其中樟树占了2项! 赶紧看看都是些啥? 高安朱轼故事 朱轼故事是以中国历史上辅佐清代三朝皇帝以及乾隆帝师元老的朱轼的故事衍化而成的民间传说。 樟树樟树樟木雕刻技艺 樟树市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雕刻技艺早在年前就有历史记载,重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片文样、吴城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图案和明清之际的樟树木版年画等等。 樟树市因盛产香樟而得名,樟树樟木制品雕刻是樟树市传统民间艺术中富有生命力的一支独秀,它的起源、延续、发展是樟树市历史发展的评证,具有丰富多维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实用装饰价值等等,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樟树樟木制品于雕刻精致之余又蕴含了“人生有福、和气生财、孝悌良善”等等主旨,是中华文化的优质载体。 樟树樟树万应膏丹制作技艺 一千年的樟树医药史上,有历史文字记载的传统中医外科,只有“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老店一家,从明嘉靖年间至今,四百余年王氏中医科世传十六代而不失传,很少见。 “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老店的“开山鼻祖”是明代中医外科家,医院御医王显达(公元年-年)字仁溥,号云亭,明清二朝历史出医学名家。一直到清中晚期第十一代传承人王振兴开设“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店,享誉四方。 王氏中医外科“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家传十六代的中医医学有自己独立的方剂学及膏丹散丸制作方法,至今传承四百余年,有着传统医学的独立性、独特性、唯一性,王氏医学手抄本“王氏外科秘集”代代相传。 宜春慈化镇普庵咒佛教音乐 宜春袁州区慈化镇普庵信俗 普庵信俗,是以北宋末南宋前期于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出生成长的著名禅师普庵印肃禅师为信仰对象,以佛教经忏法事为主要内容,糅杂了赣西北民间道教、巫教众多内容的,跨越宋、元、明、清、民国一直到现在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民间信仰。 宜春采茶戏 宜春金片禅茶制作技艺 宜春地处赣西,古称袁州,山清水秀,土沃泉甘,生态优美,特别适宜优质茶叶生成,多地均有好茶。主产于国家5A级景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的宜春金片禅茶(宋朝时又名:金观音,为历史名茶珍品,进贡朝廷),具有奇幻幽香,饮之圆润醇厚,尤显出类拔萃。 它始于中唐,宋朝时更是享誉全国,在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经》,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清康熙癸亥年编《宜春县志》等一路过来的文史中都有记载。能这般久负盛名,除了产地水土富含硒等有益矿物质的优越生态环境,更得益于独到的禅茶制作技艺。 万载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 点击视频△ 年12月,历经3年上千次实验,成功复活失传千年的古法传统手工“苎麻纸”;年8月,万载苎麻纸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 靖安黑陶制作制艺 靖安县挛窑及黑陶烧制技艺现传承于靖安县香田乡伍映方父子,是一种家族式纯手工性传统技艺。 伍氏是一个陶窑世家,挛窑制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上4代,即清代晚期。伍氏父子以营造蛋形龙窑为主。据明《天工开物》记载,蛋形龙窑集中了龙窑、蛋形窑、阶级窑的优点。 黑陶作品达到了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的效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靖安禅七仪轨 禅七是汉传佛教寺院里的一种大型禅修活动。目前只有靖安宝峰禅寺等全国上规模的一些寺院才有完善的禅七仪轨。 禅宗起源于佛陀拈花微笑,南北朝由达摩祖师传来中国,唐朝六祖惠能大师大兴于中国,尤其是“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创了中国佛教新气象。百丈怀海创立僧堂后来发展为禅堂,从此禅七仪轨开始了它的起源,到宋、元、明得到了发展,清朝进行了完备,是历朝历代高僧大德智慧的结晶。 宜春的非遗文化多彩灿烂 原来樟树的樟木根雕和万应膏丹这么厉害 为家乡点zan吧! 看完记得发出去 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哦 ▍内容来源:宜春发布 ▍图文编辑:中国樟树(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