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NTV每日新闻

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今天的江西省就叫作“豫章郡”。至于为什么得名“豫章”,历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因为境内有“大樟树“而得名。有应劭《汉官仪》为证。东汉时期的汉学家应邵(约—)写过一本《汉官仪》,其中写道:“秦用李斯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豫章郡,树生庭中,故以名郡矣。”(大意:秦朝廷采用李斯的建议,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豫章郡,有树木生长在庭院之中,所以以此树作为郡之名称。)二、因为汉志记载:“赣有豫章水”,《水经注》云:“似因此水为其地名,虽十川均流,而北源最远,故独受名焉。”(大意:似乎因为这条豫章水而成为地方之名。虽然境内有十条河流都很长,但是豫章水自南向北流经地域最长远,所以唯有它作为郡的名称。)两种说法都有依据。著名学者王咨臣先生在《南昌史话》中,采用的是第二种说法。可是,从文字学的角度来分析,第一种说法似乎更具有科学性,更有道理。《说文解字》“豫”字的本义:“象之大者”。于是,豫字也就引申表示“大”的意思。再如,“特”的本义是“牛父也。”成年的公牛和其它的母牛、小牛相比,毫无疑问强壮得多,高大得多,于是引申出“特别”的意思;“豪”的本义是“豪猪”,全身黑色,自肩部以后长着许多长而硬的棘毛。由于其凶猛异常,所以引申出“具有杰出才能的人。”由此看来,“豫章”的意义就是“大樟树”。至于为什么不叫“大樟郡”而叫“豫章郡”,大概是写作“豫章郡”比写作“大樟郡”要文雅的多的原因。豫章郡的名称来源于大樟树的说法应该是确切的,还有数例可证;晋朝的张华在《豫章志》中也记载,西汉时的南昌“有大樟树,高十七丈,四十五围,枝叶扶疏,庇荫数亩。”(译:有一棵大樟树,高度达十七丈,周长需四十五个人伸出手臂合围,树枝树叶繁密茂盛,树荫遮蔽几亩地面)《地理志》曰:“豫章郡城南,有樟树,长数十丈,立郡因以为名。至晋永嘉年间,尚茂。”(译:豫章郡南昌城的南面,有棵樟树,高达数十丈,建立豫章郡就是以此为名。直至后来的晋朝永嘉年间,这棵樟树还是非常茂盛。)自古以来,樟树确实是江西省最普遍的树种,江西的樟树享誉海内外。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散生于省内村落的古樟占古树总量的58.74%,其中年以上高龄古树占全省一级古树的71.24%。江西是名副其实的樟树之省,因此早在数年之前,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就通过决议,认定樟树为江西省省树。秦及初汉时期,豫章郡下辖18个县,分别为南昌、庐陵、枭阳、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建成、南野等,其区域和今天的江西省区域大致相当。作者介绍

黎传绪男年12月31日出生汉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江西省高等院校名师、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小组成员、南昌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10年来致力于南昌地方文化的研究。其学术成果在我省及全国语言文字界颇具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