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汤里森林温泉度假区

(全文余字,阅读约需7分钟)

旅游业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同时也是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盛世复兴气象的重要窗口。宜春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区位交通和基础设施优势突出,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天然宝地。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紧抓发展机遇,着力补齐旅游业增长乏力、经营主体小弱散、成熟景区较少、高层次人才缺乏、体制机制不活、市场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发展短板,着力推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推动产业全面复兴旅游业作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当务之急是要多措并举,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有序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力争早日恢复到疫前水平。政府层面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对旅游、餐饮、旅店、文化娱乐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实行减、免、缓缴相关税费,统筹利用各类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恢复市场信心。引导和帮助旅游企业苦练内功,以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品质迎接疫情之后的消费反弹。加大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旅游产业的核心吸引力,为疫情完全结束后抢占市场打下坚实的根基。尽早谋划,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大力举办吸引力大、拉动消费能力强的活动。进一步发挥宜春休闲度假优势,开展面向全国医务人员等群体的优惠活动。挖掘本地消费,实施宜春人游宜春计划。二、推动产品全域打造重点打造明月山、靖安三爪仑、铜鼓汤里度假区等精品景区。明月山景区要在做靓山上景观的同时,重点做深做精山下文章,在塘佳山片区、东大门片区、洪江片区、潭下片区规划建设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推进宜温同城,在宜春窑前至温汤沿线布局精品旅游项目,将明月大道规划建设成为文化旅游经济带;在温汤发展高端康养旅游,将温汤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硒泉康养旅游中心。加快推进明月山、袁州区、万载县和中心城区旅游产业一体发展,使中心城区成为宜春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宜春中心城区以“一江、三园、十广场和城内公园”以及在建重点项目为载体,开发秀江夜游项目,丰富旅游休闲业态。加快九岭山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禅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宜春旅游业新一极。在全市范围内围绕康养旅游、低空飞行、自驾营地、房车营地等消费新趋势,策划实施一批旅游新业态项目,抓紧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和提档升级,形成景区品牌创建梯队。三、推动业态全域融合一是推进康养+旅游。围绕大健康产业,开发“食养”“药养”“水养”“文养”健康旅游产品,依托樟树中医药产业链条,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心。二是推进文化+旅游。高水平策划开发一批文旅融合精品产品,利用博物馆、文化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体验产品。推进非遗进景区,在袁州古城、万载古城、高安贾家古村等景区中充分结合我市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古城历史文化旅游中心。突出禅宗文化优势,依托靖安宝峰寺、奉新百丈寺、宜丰洞山寺等,建设禅意山水旅游中心,使其成为广大游客的休闲养心目的地,并定期赴日韩推广,使其成为我市入境旅游突破口。三是推进体育+旅游。不断提升奉新、靖安等地继续办好红色骑行、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等精彩体育旅游赛事活动水平,加紧开发山地越野、汽车拉力、江河漂流、冬泳、野外垂钓等体育旅游项目,策划举办高端国际赛事。四是推进教育+旅游。利用铜鼓、万载、上高、袁州等地红色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秋收起义策源地”品牌,开发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研学旅游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和公务人员推广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打造赣湘边红色文化旅游中心。五是推进农业+旅游。结合农业特色产业和园区建设,开发集赏花采摘、文化体验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六是推进工业+旅游。利用水电、重工、酿酒、食品加工等工业旅游资源,挖掘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四、推动公共服务全域配套一是建立完善旅游服务集散体系。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市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并辐射带动赣西地区。完善县域、景区景点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承接的三级旅游服务集散体系。二是构建便捷畅通的旅游网络。加快明月山机场二期、高铁和60条旅游公路建设,提高交通干线直通主要景区以及景区之间连接道路等级,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突出抓好城市、镇村和景区的停车场建设,完善汽车救援和租赁服务,规划建设自驾车和房车营地,为自驾游客提供配套服务。三是继续推进厕所革命。以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道路沿线、城市街区和旅游村镇为重点,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力度。四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智慧旅游景区、饭店、乡村建设,开展网上预定、购物、支付、咨询等服务,加强与国内知名线上旅行商合作,积极培育本地旅游电商,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五、推动旅游形象全域塑造一是整合宣传资源。把旅游宣传与对外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宣传旅游就是营销城市”理念,多渠道增加投入,构建市县、行业、媒体、公众参与的立体营销模式,整体向外推介,不断提高宜春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宜春、走进宜春、投资宜春,推动宜春开放发展。二是打造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宜春——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旅游形象品牌,继续提升月亮文化旅游节、百合文化节、花炮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等节会品牌,确保特色节庆常办常新。培育壮大景区、住宿、餐饮、旅行社等涉旅企业旗舰品牌,树立全域旅游新形象。三是创新营销手段。在利用传统媒体平台的基础上,突出网站、微博、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