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薪光阴烟火人间 春节 是我们中国人一年当中 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 承载着中国人 最热烈情绪和最美好情感 千百年来 形成了各色斑斓的年俗文化 即便是宜春 过年也有许多风俗扫尘过年前的十多天,宜春人会选一个好日子(好多地方貌似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全家出动,擦玻璃、洗窗帘,把家里的地板、天花板全擦一遍,把角角落落的灰尘都弹一弹。年轻人可别把这事推给父母,全家一起才有气氛。 ▲煎番薯圆子 麻糍白似银、圆子黄似金,金银都有,色兆大吉。这是老俵初一开始走亲戚的主要礼品。▲打麻糍 这项活动几乎家家不可少,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由于是费力气赶时间的活,所以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孩子们也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熏腊肉 腊肉制作的目的是为了长久保存肉制品,因为在过去,农村不是天天杀猪,再加之没有农贸市场,而在腊月杀猪后,需在一年内保持家中有肉,而传承下来的一种农家传统,历年腊月杀猪。鲜肉切分后腌制10日左右起卤,继而凉晒半月,再吊在厨房内受灶烟熏陶,月余后即成“烟熏腊肉”。▲杀猪饭 宜春的杀猪饭,又称杀年猪,多在每年农历的冬腊月(一般是腊月二十六)操办,这是一个“蹭饭吃”的季节,也是春节前最为喜气的时节。每到岁末腊月,人们纷纷开始张罗着选个好日子宰年猪,摆下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到自家亮堂堂的农家小院里,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丰盛的杀猪饭,渲染出辞旧迎新的年味。置办“杀猪饭”是年底一家人最开心的事情。每到年初一、初二的时候往往是亲朋好友难得相聚的日子,所以家里的妈妈们往往会在年三十晚上炒好瓜子、花生准备迎客!年初一的时候宜春城里人的玩法很多,农村的大人们往往同一村的聚在一起打打牌吹吹牛,小孩子们村里到处跑玩玩鞭炮,相比起来这才是过年啊!▲贴春联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以前还得到处找人写春联,现在就大多都是到农贸市场或者超市买印刷的了。▲放鞭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鞭”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所以,年前都要备好烟花爆竹。▲守岁 宜春有句俗语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母一定要等到远方的儿女归来才“团年”。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尤为重要。放爆竹后,一家人才吃年夜饭。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碗筷要放得整整齐齐,尤其是筷子不能放反了方向,要顺,因为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鱼是最后上的一道菜,要留下头尾,象征着过去的一年有头有尾,年年有余。撑酒也一定不要喝完,象征着“饮不尽的荣华和富贵。”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拜年 正月初一这一天有许多“规矩”,比如不能扫地、不能向外泼水、不能走后门、不能打骂孩子等。大年初一拜年,长辈要给小孩发“压岁钱”,不止宜春人这其实是中国人的传统过年习俗,过年期间小孩子给你拜年要给压岁钱,走亲戚也好,被拜访也好,给十几岁以下的晚辈都要给压岁钱。 ▲耍龙灯 初一开始耍龙灯,商家都愿意接灯,龙来了吉利,灯来了火红。所以老板愿打爆竹接灯,给红包送灯。灯要到十五元宵达高潮,各种灯和看灯人都像是不要睡了。有龙灯、鱼灯、船灯、蚌壳灯、狮灯、高跷灯等,真是“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不夜天”。爆竹震天声不绝于耳。过了元宵就表示年已过完,要开始工作了。这就叫“十五夜的灯”。 图文编辑 陈玲 审核 院学生会宣传部 监制 梅金龙 总编 张文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