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一、鄱阳湖水道是中国人口迁徙与流动的重要路线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南迁,江西是中国人口迁徙一个主要的流经地、目的地和集结站。 第一次是东汉末年至魏晋、特别是西晋的永嘉之乱。当时,中原人士为了避乱,大规模、长距离地涌向江南。大部分人去了南京,少部分去了浙江绍兴。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像王姓、谢姓这样的大族跑到江左,也就是今南京、绍兴去。也有些人到了江州(九江),如慧远、王羲之、谢灵运等都来了,后两人就是王谢两家的后代。 第二次是唐代,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祸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民纷纷南下避乱。唐末藩镇割据又爆发农民起义,北方士族大批南逃。在北方近百年的战乱期间,相对平安和富庶的江西成了南下人士的理想避难地。李白第四次来庐山也是为避安史之乱逃难而来的。 第三次是北宋末年年的“靖康之难”。金兵掳走了北宋的皇帝,康王赵构偏安临安,史称南宋。在多年的南北对峙中,双方时战时和,北民不堪忍受战乱和压迫,纷纷逃离家园。“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大量的人都往江西这边逃,一直逃到赣州。 现在全世界客家人有8千万到1亿,赣州近千万人中有95%多是客家人。客家人的迁徒路线就是进入江西后,溯赣江到赣州,再去梅州(粤北)、闽西,然后再往台湾走,往南洋走。赣州是客家人的到达地、集结地和中转站。 客家人迁徒路线图(图片源自网络) 客家人不但由北往南,还有倒流。明清两代数百年间,部分客家人又沿着先祖南下的途径,由东南往西北方向逆向返回,沿路择地而居。这种“客家”多在偏远山区落脚,搭棚而居,人称“棚民”。吉安、宜春一带的山区,散布了大量倒迁入赣的棚民。后来江西闹匪,常常是这些“棚民”、下层人,活不下去了,穷啊,没有房子住,也没有田地种,被赶到山里去,住的窝棚叫“寮”,王阳明平匪后在今崇义桶岗立了一个《平茶寮碑记》,“寮”就是种茶人住的窝棚。所以,江西不但是南北人口迁徙,还是东西迁徙的一个重要基地。 江西既是中原人口南迁的目的地和中途站,还是向西迁的始发地。因为东南人口增长,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四川又发生两次屠杀,人口大减,要招募流民垦荒。明代中叶后,长江流域内就出现由东向西的移民潮,湖南湖北人往四川、贵州、云南走,江西人往湖南湖北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就这样一步一步填过去。鄱阳人的瓦屑坝移民主要就是由东往西通过了九江、长江这条线,往湖南、湖北这边走。据推算,两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现在,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有很多万寿宫。这是江西人在外地的同乡会馆。 湘西古镇沱江岸边的万寿宫(本人摄) 我国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性民间信仰有三个:一是山西人的关帝庙,二是福建人的妈祖庙,三是江西人的万寿宫。万寿宫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主要在西南云贵川这一线,这跟移民有关。江西移民往西走的时候,不单把家当带走了,也把自己的祭祀场所、把自己的信仰也带了过去。在这里,江西移民祭祀祖先,寄托乡愁,交流信息,互相帮衬,免得受欺负。万寿宫是江西人口迁徒的标志。 二、鄱阳湖水道带来了人员往来和文化传播与交往鄱阳湖水道这条线是一条文化传播线,先以佛教的传播为例吧。 佛教的东传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是67年(东汉永平十年),走陆路来到洛阳,第二年在洛阳建了白马寺;一条是在东晋时期从水上来到广州。年(梁武帝普通三年),中国达摩从广州经大庾岭经赣江来到金陵(南京),与梁武帝见面。梁武帝说我盖了这么多庙怎么样?功德大不大?达摩说:“没有功德。”话不投机,就“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成为禅宗一祖。什么叫“一苇渡江”呢?那个时候人是很难渡过长江的,容易翻船的。偏偏达摩就划一片小筏子就过去了。这就成了一段神话了:始祖达摩,来到长江边上,随手摘了一片芦苇,往江里一扔,纵向一跳,跳到芦苇上面,就这样过了长江。厉害呀,这反映了当年文化传播的路途艰辛。 后来,禅宗四祖道信21岁到江西吉安受戒求学。3年后,回到司空山侍奉禅宗三祖僧璨,得传衣钵,为中国禅宗第四祖。僧璨圆寂后,道信到江西庐山大林寺待了10年,年,38岁的道信住持江西吉安的祥符寺,令城中禁屠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解围城之困。7年后,约在年前后,渡江北上,在湖北黄梅的双峰山下传法30多年,他收徒多人,从而奠定了禅宗的组织基础,这是禅宗史上一件划时代的重大举措。祖信来来回回的行动路线就是鄱阳湖-赣江这条线。 年,禅宗六祖慧能生于新州(现广东新兴县),他跑到湖北黄梅禅宗五祖的庙里,还不是正式和尚,只是一个编外人员,在庙里食堂帮厨。刚好碰上五祖弘忍选接班人。慧能凭着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击败了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从禅宗五祖那里得到衣钵后,成为六祖。可是,命悬一线,连夜渡过长江,沿着赣江,一路往南,逃回广东韶关(曹溪)。那个时候,单身一人翻越大庾岭十分危险,何况他被追杀,在大庾岭被神秀的徒弟慧明赶上。慧明是江西鄱阳人,他要来抢袈裟,就是六祖的印信,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此时,慧能镇定自若,把袈裟往地上一铺,说:“你来拿吧”。慧明冲上来就拿,这时出现了奇迹,怎么也拿不动。慧明不懂,“这是什么道理呀?”于是,就请慧能开示。慧能说了一通大道理,慧明幡然醒悟,倒头便拜,反过来拜慧能为师。这是传说,但终归是慧能历经千难万险,翻过了大庾岭,在韶关躲了16年。现在大庾岭上还有“衣缽石”“六祖塔”等。 梅岭上的六祖遗迹(图片源自网络) 16年后,有一天,广州光孝寺里,方丈正在讲法,他指着庙门前飘动的旗幡问:“这是幡动呀,还是风动呢?”众僧一片议论,有人讲是风动,有人讲是幡动。这时,慧能突然跳出来,说:“心动!”于是,六祖就现身了,禅宗的新派别出现。这是中国禅宗史上的著名事件。 慧能来回走的是哪条道呢?也是鄱阳湖、赣江、赣州、大庾这条线。 禅宗七祖行思24岁时,离开故乡吉安,前往广东韶关南华寺,拜六祖慧能为师修行得法。年(唐开元二年),行思回到吉安故土,入青原山净居寺,繁衍出青原一系,故名“青原行思”。 禅宗马祖道一(—),四川什邡县人,年(唐开元二十二年),习禅于南岳衡山,师从怀让和尚,受“磨石作镜”教诲,得授心印。然后在福建建阳开设法堂,升座说法。年(唐天宝三年)前后,进入江西,先后在抚州宜黄、临川、赣州“马祖岩”、赣县龚公山、庐山、都昌等地传法,最后来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担任主持长达15年,开创洪州宗,入室弟子人。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江州禅由此发源。 由此看出,江西的鄱阳湖水道与禅宗的传播路线是密切相关的。除此之外,还有在唐代天宝年间,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失败,从海南三亚爬上岸,眼睛都瞎了,翻过梅岭,进入江西,沿着赣江往北走,在吉安青原山的净居寺休息,再顺江而下,穿过鄱阳湖,来到庐山脚下,在东林寺休整,然后从长江返回扬州,从那里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海南三亚人会搞旅游,他们就着鉴真和尚这段历史说:我们这里是失败的终点,胜利的起点。其实我们江西人也可以说,鉴真和尚的成功之路就是我们赣江-鄱阳湖水路。 鄱阳湖水道还是其他文化的传播路线。年,汤显祖因抨击朝政,被贬到广东徐闻县,任典史,典史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九品之下。九月他从临川出发,经大庚岭,写了《秋发庚岭》诗。然后,经韶关到广州,再绕道去澳门,参观了后来《牡丹亭》里提及的“香山岙里巴”,这就是指澳门三巴寺,是“圣保罗Shanpaolo”的音译,代表“教堂”。再从澳门乘船经恩平到涠洲岛,最后到徐闻县上任。年春,汤显祖上任浙江遂昌知县途中,又经过大庾。你看,他从广东徐闻去浙江遂昌,就要走赣江大余这条线。他为什么写了《牡丹亭》呢?因为他要在大庾等章江涨水,涨水了才能行船。就这样“因水涸待舟”,在大余滞留的一个多月里,汤显祖就住在大余的南安府,期间听到一则进京赶考书生在这里发生的人鬼情未了的民间故事,缠绵悱恻,令人断肠。然后到遂昌当官,一直当得不自在,老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于是,在遂昌的任上和辞职回到临川之后,写下了千古名篇《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流传天下。明代南安府衙及其后花园、牡丹亭,瑰丽典雅。遗址在现西华山钨矿的厂部,现在只剩一口井了。所以《牡丹亭》,也是赣江水道孕育出来的。 鄱阳湖-赣江-大庾岭还是海上丝路的重要一段。利玛窦(—年)是继马可?波罗之后,又一位对中意两国友好交往有重大贡献的意大利人。他和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他把世界地图、天体仪、地球仪和自鸣钟、三棱镜、西国记数法、大西洋琴传进了中国。年8月,利玛窦抵达澳门。年9月,进入广东肇庆(两广总督驻地)。年到韶州(今韶关)。年4月来江西,在十八滩不慎和另外一人落水,好不容易他活了下来,来到南昌,住了3年。 利玛窦在南昌的3年,做了不少文化传播的事。传说有几件事,引得南昌人十分佩服利玛窦。一是利玛窦花了60金币,在南昌的知府衙门附近建了一座教堂,据说这是继肇庆、韶州后的中国的第3座天主教堂,同年,还在吴城镇又建了第4座。二是年9月的一天,他为南昌人准确预报过一次日蚀。三是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四是南昌人认为太阳不过比酒桶底大一点而已,只知道夜晚就是太阳落到山后面去了,只知道“星分翼轸,地结衡庐”与“天圆地方”,现在从利玛窦这里得知地球竟然是圆的,十分惊讶。 有人认为,年,利玛窦过梅岭,走赣江,来到南昌,然后过鄱阳湖,去京城,由此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历史大幕。肖朗先生说:“利玛窦在南昌,事实上成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转折点之一。” 年夏,利玛窦离昌北上,自此居住在北京,直到年去世,葬在北京。 在鄱阳湖-赣江这条水道上,我们还看到了唐朝的宋之问、杜审言和王勃,宋朝的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明朝的海瑞、王阳明等许许多多的身影。这条水道带来了科举仕宦与官员升贬、以及宗教传播的人员流动,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文化样式等多方面的交流与进步,只不过是到了近代,海禁打开,再加上谭嗣同把第一条南北铁路修到了京汉铁路,江西偏离了南北大通道,直到年,京九铁路,江西才重新回到中国南北交通的主线上来了。 三、鄱阳湖水道促进了江西的产业兴盛和商贸往来一是促进了江西的千年瓷业。如景德镇从东汉就开始冶陶,在宋景德年间(4年),用皇帝的年号来命名这个地方,更是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瓷都,至今有1千年多啦。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图片引自《人民日报》。 景德镇的瓷器销路是怎么走的呢?一是从昌江下来到鄱阳县进鄱阳湖,过老爷庙,因为昌江河流小,只能走小船。到了姑塘,就把瓷器从小船驳到大船上,再出湖口进长江,到扬州、宁波、泉州。二是走鄱阳湖到铅山的河口,逾武夷山去福建,到泉州,我到泉州看过中国交通博物馆,在那里看到泉州港口的大宗货物就有景德镇的瓷器。三是由瑞金至汀州(长汀),陆路至漳州,再水陆路结合,转运至泉州出海。四是海禁之后,景德镇瓷器从昌江下来,走吴城、赣江,挑过梅岭再上船,再广东的浈水、北江去广州。 二是促进了江西的千年茶业。古代江西茶业经济发达,浮梁、婺源、铅山、遂川、修水都是重要的产茶区。唐白居易在九江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有篇博士论文《唐宋时期的茶叶经济》提到江西茶叶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浮梁县令不是七品芝麻官,而是五品官,比一般的县令高出两品,就因为它一产皇帝用的瓷器,二产朝廷的税源。 万里茶路第一镇——铅山河口镇。图片引自《旅游画刊》年第1期。 江西茶叶是怎样销往海内外的呢?“万里茶路走水口”:武夷山的茶叶下来,从铅山县城河口镇出发,从信江进鄱阳湖,经湖口,入长江到汉口,再到张家口,再走山西的西口,然后穿过蒙古草原,进入俄罗斯,最后去了欧洲。 三是促进了江西的千年铜业。历史上,全国钱币的主要铸造地就在江西,因为江西产铜,铜的冶炼水平也很高。宋代德兴人张潜(—),总结出完整的胆水浸铜技术,用硫酸铜溶液浸铁,将铜析出,还写成专著《浸铜要略》献给朝廷。自此,全国有关矿场全面推行湿法炼铜技术,获得很大效益,尤以上饶为最。 现在,亚洲最大的和第二大的铜矿就在江西上饶的德兴和铅山。江西铜业集团是全球同行业第三,旗下的贵溪铜冶炼厂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铜冶炼厂,也是全国第一座闪速炼铜厂,生产规模世界第二,生产成本世界最低。 古代铜的运输路线怎么走?也是走河口-鄱阳-老爷庙-湖口-长江这条线。 四是促进了江西的千年纸业与印书业。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这四大发明中,江西至少在造纸和印刷方面是比较领先的。“铅山的纸、浒湾的书,婺源的砚台、文港的笔”,江西在中国文化的文房四宝方面都享有盛名,其中造纸业与印书业十分发达。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提到,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上海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安徽芜湖的浆染业、另外两个就是江西铅山的纸业(连四纸、连史纸)和景德镇的瓷业。抚州的出版业发达,“抚州才子金溪书”,当年在上海、汉口、北京琉璃厂都开过商号。现在,这些地方保护得很好。 四、鄱阳湖水系孕育了江西的城市观天下地理,有一规律:水与水相会,就会产生城市。大河相会产生大城市,小河相会产生小城市。如珠江与大海交汇产生了广州,汉江与长江交汇产生了汉口,湘江与长江交汇产生了岳阳,青戈江与长江的交汇产生了芜湖。 从赣江来看,章江与贡江产生了赣州,赣江与遂川河交汇,产生了万安。与永新禾河交汇,产生了吉安。与袁河交汇,产生了临江和樟树,与南潦河交汇,产生了吴城。 其他河流也一样,黎河与盱江交汇,产生了南城,信江与铅山河交汇产生了河口镇,…… 赣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八景台,章江、贡江在此汇合成赣江,然后向北流。(图片源自网络) 赣州城是四省交省的区域中心城市。赣州老城面积3.22平方公里。年1月,赣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 赣州八景台大家都去过,八景台前面就是章江和贡江两江交汇成赣江的地方,就在三江口上造了一个八景台。赣州年(东晋永和五年)在这里建城,这是最早的赣州府城。呆了62年。后来多次搬迁,年南朝梁承圣元年),南康郡的郡治搬回到章贡两江合流处,这是第四次搬迁。从此,赣州城固定于此,一直为州、府治及行署、专署所在地,历时年了。 那么,赣州城是什么时候的城呢? 年(唐僖宗光启元年),即黄巢起义失败后的第二年,宁都人卢光稠拥兵自立,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他统治虔州26年,在赣州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是客家的杰出英雄。其实,卢光稠没有当上王,老百姓叫他“卢王”。这反映出卢光稠的土皇帝性质和民意认定。 卢光稠的突出政绩,就是在风水大师杨筠松的帮助下,规划和扩建了赣州城。大家都知道,全国现存的大部分城墙是明朝的,而赣州的砖城墙是宋代的,了不起吧。所以,人们都说赣州是一座宋城,而我认为赣州现在的城墙砖是宋代的,可她是一座唐城。理由有八:一、把东晋南康郡守高琰建的1平方公里土城扩建到3.2平方公里,成为江南地区规模居上的一座州府城市。后来,宋代孔宗瀚把土城改建为砖石城。二、确立了赣州城的轮廓。三、确立了赣州城的中轴线。四、从西津门至镇南门、镇南门至百胜门挖了一条护城河。五、把2街扩建为6街,奠定了赣州城的街道格局。六、建了寿量寺和东林寺。七,建成了“虔州八景”。八、建了卢王城。卢王城在今赣州城北的郁孤台下,是赣州城区的最高点,赣州龙脉的结穴处。最早是卢光稠的住宅,曾是赣州历代官府的衙门。赣州市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有旧城区的总体结构。王城是今日赣州市旧城的主体,至今尚存城东墙、南墙、西墙的一部分墙体及墙基,王城内仍保留射箭坪等重要唐代遗址。 赣江沿江与其他河流的交汇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如: 禾水和赣江产生的吉安。 吉安的赣江边上有个白鹭洲,洲上有著名的白鹭洲书院。(图片源自网络) 赣江和袁河产生了樟树,樟树现在还有一码头、二码头、三码头、四码头、五码头、六码头,可见当时航运多么繁华。 历史上,樟树有大码头、二码头、三码头、四码头、五码头、六码头等6个码头,交通位置和经济分量十分重要(图片源自网络) 袁河与赣江交汇,还产生了临江,当年临江府的城墙还在。 古临江府衙门所在地,医院。(图片源自网络) 南昌:国家级历史名文化名城 (图片源自《江西日报》) 赣江、抚河与鄱阳湖交汇,就产生南昌。两条大河加一个大湖,产生的城市也就全省最大。 南昌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大家都会讲是“英雄城”,没错,这是从政治上、历史上的定位。南昌的地理特点、生态风貌是什么呢?“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都可以,但南昌的城市形态、山水格局、自然环境最美、最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特点,就在于:南昌是一座水城! 南昌的西边有西山,就像九江南面有庐山。南昌的西边有赣江,东边有抚河,被江河环绕,离鄱阳湖很近,城区湖泊众多,水面大,水质好,形态美,潜力大,湖在城中,城在湖中。九江也一样,这都是水城的最美之处和最大景观。 “湖”展示了南昌的特征、气质和性格。南昌市著名的区都是以湖为名:西湖区、东湖区、青山湖区。 山是城之脊,树是城之肺,湿地是城之肾,湖是城之眼。有了湖,城市才会眼睛发亮、灵光闪闪,城市都会气韵氤氲,楚楚动人,“湖”展示了南昌城的特征、气质和性格。南昌市著名的区都是以湖为名:西湖区、东湖区、青山湖区,都是以“湖”命名,所以它给南昌城带来了美丽度、家园感和国际影响力。九江城也是如此,何况她还有长江。 当然,水也给一座城、特别是水城带来了挑战。比如南昌一是有最大的水面,二是对上游地区有最大的接纳量,包括接纳了污染,三是生产、生活迅速增多,带来了水资源承载量的压力。九江城在这方面也面临巨大的水挑战。所以,要把南昌城、九江城建好、建美,最重要的是“水”,最能叫响的是“水”,最难做的也是“水”!因此,水应该成为一座水城的城市战略。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江西的五河交汇,产生了江西的这么多城市,怎么就没有说到《九江水文化》的主角——九江城呢?江西的五河一湖交汇产生了九江城吗?没有!为什么?这正是九江城的独特之处。且听下回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