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壮大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成果日益丰硕,文化惠民丰富多彩,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走进宜春百姓生活,读一本书、听一场演奏会、看一部电影,现已成了市民的日常习惯。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让百姓有更多的文化选择。 五年来,宜春市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在宜春中心城区,一大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大大提升了宜春的城市文化品位。集大型演艺、数字影视和会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极大提高了软硬件水平;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市文化馆、市美术馆主体工程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国内首创自助式(自选、自借、自还、自捐)幸福书屋首批3个建成开放。此外,还高标准建设了一大批公园绿地、文化广场和文化地标,袁山公园、松江园、状元洲公园、多胜楼等已成为市民文体活动的聚集地。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细则》和《进一步加强宜春中心城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室)建设方案》。 宜春市10个县(市、区)共建有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个、农家书屋个、村级文化活动室个、县级文化广场80个、社区文化广场个、乡镇文化广场个、村级文化广场个,总面积超过万平方米。以靖安县为例,该县由政府投资,为余个行政村建设了农宿文化广场。上高县的“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已通过文化部验收。五年来,宜春市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此外,宜春市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社会效益明显,尤其是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坚持高标准管理、高水准服务,年接待人数均在30万人次以上。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创新。近年来,每年送戏下乡多场;积极举办文艺展演,组织艺术团队进小区、工地、院校、军营等,深受群众欢迎;“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广场文化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上百支业余文化团队活跃在城乡各地。连续十年的“月亮文化节”已成为市民的文化盛会,“月亮之都”的美名享誉国内外,并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和江西省首届“赣鄱群星奖”。 宜春市图书馆 艺术生产创作硕果累累,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宜春市将采茶戏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来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采茶戏事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创作精品力作,涌现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以采茶戏《阳台上的野菊花》《玖爷和他的贾家村》为代表的文艺精品,已成为外界认知宜春的标识。采茶戏也成为了宜春一张文化名片。大型采茶戏《南田印象》荣获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全市巡演40场,深受群众喜爱。 大型采茶戏《南田印象》剧照 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五年来,宜春市非常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挖掘、保护、开发、传承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遗产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国家大遗址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78项。宜春脱胎漆器、版画、夏布、花炮、根雕、制药、酿酒等传统工艺以及采茶戏、三星鼓、傩舞、得胜鼓、岳家狮等民间艺术得到良好的传承。宜春市盛和源脱胎漆器厂生产的脱胎漆器和万载县双志夏布厂生产的夏布,作为“非遗”代表产品已行销全国。 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留住乡愁。宜春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5个;9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市3个县(市、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县(市、区)被命名为“江西省民间艺术之乡”。奉新干洲奇石一条街的奇石、宜丰瀚道根艺的根雕等艺术品开始走俏海内外,宜春赣西古玩艺术品市场、马利画廊、画家村等在全省已有一定知名度。 与此同时,扎实做好文化遗址项目的维修、保护。对宜春中心城区18口古井进行了维修和保护,留住了市民的美好回忆;吴城、筑卫城遗址大遗址保护项目维修、建设工程全面铺开;筑卫城遗址国字山古墓葬考古发掘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建成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受到国内外参观者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成为宜春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袁州谯楼 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近五年,宜春市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培育创意产业等措施,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去年的亿元,其中印刷产业产值90.6亿元。 江西省包装印刷产业(上高)基地和星光印业(樟树)已列入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江西同茂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洪州窑碗泥岭古陶文化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选第七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西丝黛实业有限公司上市,并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鸿圣(江西)彩印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印刷行业强”,实现了宜春市全国百强印刷企业零的突破。目前,全市有4家文化企业上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 年,宋城演艺投资14亿元与明月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宋城·明月千古情景区项目,宜联打印投资10亿元在袁州区打造产业园,中影明月影视(北京)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占地亩“禅都影城”项目签约。 来源:宜春市文广新局 编辑:陈颖皓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