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1220.html 由于比较喜欢研究医药产业,我们团队已经被粉丝们戏称为“医药塾”。好,既然被冠以这个名号,必须要竭尽全力把这个领域彻底研究透。今天,医药产业的报告再来一篇。 在医药领域,有一门特殊的生意,毛利率极高,研发费用为零,平均增速在20%以上。这事,是不是听起来很诱人? 这个赛道,名字叫:CSO,医药销售外包。 所谓CSO,就是为制药企业提供营销服务,和CRO(合同研发组织,为制药企业提供研发服务)、CMO(合同生产组织,为制药企业提供药品制造服务)共同称为医药外包三大组织。 而今天要研究的这个细分行业龙头,名叫康哲药业,一家港股公司(.HK)。这公司,年在香港上市,短短八年时间,股价涨幅高达8倍,它的画风如下: ▼ (图片来源:Choice) 直接来看数据——年至年,营业收入为35.55亿元、49亿元、53.49亿元,毛利率为57.58%、59.42%、65.03%,净利润为9.96亿元、13.76亿元、16.75亿元,净利率为28.03%、28.09%、31.22%。 营收、毛利、净利不断提升,基本面看上去在逐年增长。 然而,到了年6月,股价遭遇滑铁卢,三个月内从19.73元跌倒了10.48元,跌幅近50%,这一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 也许你会说:同期恒生指数和沪深,不是都在回调吗?正常啊。 其实并非如此,而是行业内出现了重大风向。同期,国内几大CSO巨头:泰凌医药、亿腾医药,在两票制的政策影响下,都逐渐选择转型。要么开始缩减代理业务,要么选择彻底放弃代理业务,转型自有药品研发。 好,几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来了: 1)CSO这门生意,核心营收驱动力是什么?两票制之下,这个赛道是继续生存,还是面临死亡? 2)为什么近三年业绩持续增长,但股价却在年下半年开始大跌? 3)预判其未来业绩,关键要看哪些因素?从目前的估值来看,杀跌近50%之后,它到底是便宜,还是贵? 今天,我们就以康哲药业这个案例入手,来研究下CSO领域的投资逻辑,以及财务特征。本案,是我们关于医药外包领域的第二篇研究报告,之前的报告是药明康德(研发外包)、金域医学(检验外包)。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做股权投资、还是并购,在事前、事中、事后,税务问题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一旦不小心在税务方面埋下大雷,后期可能会造成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损失,真心不可不防。 10月13-14日,优塾开设“企业并购重组、股权转让中的税务风险及规划”研讨会(点我查看课程),与您一同交流企业经营中的税务问题,小班交流,内容详实,推荐大家报名。添加大师姐:ys_dsj,即可获取企业税务相关资料。 另外,我们终于出新书了!这本《上市公司财务调节案例》,分析会计准则的实操应用,以及上市公司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调节财务数据。值得你仔细研究。同时,对本案所说的“现金流、债务”问题,以及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套路,建议细研究、财务炼金术、财务魔术、IPO避雷指南,每日精进,必有收获。 优塾原创,转载请后台回复“白名单” 数据支持: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点击上图,报名参加 详情 —01— CSO ▼ 医药产业,专业性极强、技术门槛极高,秉承对效率的追求,行业内部逐渐出现了分工,主要涉及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诞生了研发外包(CRO)、生产外包(CMO)、销售外包(CSO)三大细分行业。 ▼ (图1:医药外包承担的作用,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最为人知晓的,莫过于CRO,从美股私有化回A股,创造了16个涨停板的药明康德,就是中国CRO领域的龙头。 今天,我们来聊聊医药外包领域另一个重要分支——CSO(医药销售外包)。 合同销售组织(ContractSalesOrganization,CSO),即销售服务外包机构。CSO主要是为制药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营销服务,它包括新药上市前的市场调研、产品营销策划、举办专家咨询会议、开展学术推广活动等。 制药企业的一款新药上市后,需要通过销售工作将药品的功效价值、针对的病灶、用药方式传递给医生。然而,这需要一笔庞大的营销费用,如果药厂自己建立专业销售团队,直接聘请医药代表,通常要一笔不菲的支出。而另一方面,医院,每一家都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和每一家药厂的医药代表对接,那么也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于是,正是在这样的产业链背景下,CSO诞生了。 CSO的模式属于舶来品,在美国,CSO的定义是:只提供营销服务,工作职责叫ProductDetailing(产品详述),即销售代表与医生进行一对一的产品详细讲解。 而后,CSO通医院关系网络,帮助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或者是跨国销售的药企,降低销售费用的压力。 注意,CSO只负责营销服务,而不是药品销售,即CSO并不参与药品货物流的环节。从税务的角度看,CSO只需要给药企开具“服务费”类型的发票,而不是“销售货物”类型的发票。[1] ▼ (图2:CSO业务类型,来源:医药市场分析) 而在中国,国内CSO市场仍处于引入期,发展很不完善,直到年1月9日国家开始实行两票制,整个CSO行业才迎来了拐点。 之前,国内的医药销售实行的是“多票制”,一个正常的医药销售流程中,负责市场推广、营销推广的,叫做“代理商”,医院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代理商多为自然人,所以,他们在提供了产品推销、销售推广服务后,需要与药厂结算费用。但是,自然人无法开具发票,药厂也不能直接支付现金给到代理商,怎么办? 于是,第三方的“医药商业公司”诞生了。这类医药商业公司承担的角色,是帮助自然人代理商代开发票,自然人代理商想要拿到服务回款,就要经过“药厂→商业公司→自然人代理商”(自然人挂靠到商业公司名下,商业公司能以现金支付)。 这种操作,业内俗称“过票”,成为专业CSO出现之前的产业形态。 ▼ (图3:多票制下药品流通模式,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可是,随着年,两票制的出台,要求“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于是,医院资源的经销商被剔除出流通环节。 但是,销售外包作为一个产业链的节点,并不会完全死亡。医院的营销惯性模式仍没有改变,制药企业仍旧需要专门的人,医院渠道、降低其自己雇佣销售人员的成本,所以,医药代理并不会死亡,药品的服务推广的需求还在。 不仅如此,年5月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这使得商业公司的过票也不再具有税收优势,各环节加价都将缴纳增值税。 “两票制”+“营改增”,这两个政策相继出台,使得医药商业公司和二级及之后的流通企业面临转型危机。 说到这里,重点提一件事:近期优塾团队打算开展《医药行业财务处理和税务规划、税收风险》主题的研讨会,希望能够为医药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一个财务、税务方面的交流平台。如果您精通医药企业的财务、税务处理,或者身边有这方面的专家,欢迎向我们推荐。推荐人可免费获得参会名额(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