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匕旋

宜春市地处赣西北,自古属吴越之地,《禹贡》记载西、夏、周时期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二十六年(前年)分属九江郡。于公元前二百零三年,即汉高帝四年,在此设立宜春县,六年筑宜春城,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现今袁州区的老城区,别名袁州,关于“宜春”的名称,由来已久,有很多种传说,有说是刘邦派灌婴攻打江南一带,占领了这里,并在此设县,时值春末夏初,到处温泉汩汩,春暖花开,便觉十分宜人,便取做“春宜县”。百余年后,有一位叫刘成的官员在此任职时,由于待得时间颇长,感受到这里不仅春天宜人,一年四季都很宜人,便将“春宜”改作“宜春”,意为四季宜春。还有说法就是,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今宜春灵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到晋大康元年(年),为避宣穆皇太后张春华(司马炎祖母,司马懿之妻)名讳,改“宜春”为“宜阳”,至隋开皇十一年(年),改郡治为州治。便改为“袁州”(因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汉代高士袁京而名)。唐贞观元年时,分天下为十道,袁州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年),为郡治,宜春郡属江南西道。年代更迭先说到这,诸位看客想必也有一些初步认识。总之是江南古老的府郡。历史文化悠久。

宜春典型的老宅

这里不说剧烈而深刻的城市化进程,只说历史文化。放几张老照片。照片留存很少,但也能瞥见些许历史老城的味道。上一辈的可以回味一下。

昔日鼓楼路(留意衣服还是晚清时的)

昔日秀江

昔日浮桥

昔日东风大街

昔日高士路(这张老照片已经糊掉了)

昔日袁州街道(留意还是石板路)

昔日化成岩

昔日小北门的古城门

北门河边码头

(一)袁州谯楼

上面提到鼓楼路的照片,就说一下鼓楼,也就是袁州谯楼,建于南唐保大二年,位于鼓楼路中段。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地方天文台。它被发现和确认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

“环顾当今世界,除了华夏文化系统,尚未发现任何一个国家建的时间工作天文台早于袁州谯楼,故它的发现对我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袁州谯楼——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研究》的鉴定书

该楼是幢卷拱式横跨南北街道的高台建筑,呈长方形,东西向,庑殿式,四坡顶,重檐,琉璃瓦,素面瓦当,抬梁式木构架,4柱一间,面阔5间,进深3间。高12.8米,面宽11.8米,南北长23.8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跨街卷拱洞宽4.3米,内高5.6米,东西卷拱洞上分别有阴刻楷书“鼓楼”“余晖”四个字。楼南北两端有长19.5米,宽7.6米的观天台。楼上制作有铜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漏箭、铁板鼓角等器具,并“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后来还补铸了唐代著名方士袁天罡研制的观天设备铜璇玑。值得一提的是,此台楼柱24根合抱之木,均相向倾斜,东八柱与中八柱往东歪,西八柱往西歪,楼顶平正,近年不倾覆,足见当年建筑技艺之高超。

(二)昌黎书院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韩愈(字退之,号昌黎)与宜春的渊源,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于唐元和十四年(年)正月向宪宗上书《论佛骨表》,触怒了迷信佛教的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袁州剌史。在宜春期间不仅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等名篇佳句,更是兴办书院,培养人才。后在北宋年间,为纪念韩愈,当时的知府兴建韩文公祠,毁于战火,后在明代进行修葺,扩充匾曰“昌黎书院”。祠在西,书院在东(现存)。

春台阁后面的那个古建筑就是昌黎书院,分前后三进,包括左右厢房共六栋房子,以前里面供奉着孔子、韩愈的塑像。过去书院门前有一副对联,很有意思,"朝奏九重,夕贬潮阳,公骨硬于佛骨;文起八代,才育秀水,教功高于政功"。看似一个学堂,其实是一个古代的学术研究机构,为袁州府及周边四府的学术中心。三年一次的乡试主考场就设在这里,所以春台南面有一条路现在还叫"考棚路"。

该建筑为书院式布局,砖木结构,悬山顶,单檐,泥瓦,两侧砌为风火垛子墙,抬梁式木构架。面阔5间,分上下二栋,有斗拱,较简易,内檐雀替短小扁平,简易、素面。金柱较小,柱础花岗石,方脚扁鼓形。内无墙,槅扇门构筑,无花饰。栋与栋之间架有走廊,走廊两边有天井。西侧为韩文公祠,面阔3间,结构和书院相同。

清光绪二十九年(年),昌黎书院改为袁州中学堂,民国三年又改为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即今宜春中学)、宜中、七中、后为乡村师范学校校舍。现书院尚存一部分在今现存宜春市四中校园内,依然保存完好。

放几张昔日宜春中学的老照片

(三)宜春的泉水

作为两千多年历史的宜春,泉水是其中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宜春多泉,作为名称来源的城西美泉,”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宜春以前有很多古井,老一辈的人提到对井都很有感情的,如五眼井、七眼井。有的是以泉命名,如珠泉、灵泉、泉井头。宜春有三眼井、四眼井、五眼井、七眼井,还有灵泉池,珠泉。有些地方的井虽然在高地,但春天井水会自溢出来,非常有趣。(图为现存)

说到古井,这里提一下袁天罡,就是那位古代神话小说、武侠小说描写得神乎其神能行云施雨的异人,他说袁州府地形象龟,要在宜春城区凿了龟鼻、龟眉、龟眼五口井,将龟形风水做活,如今城区留下的古井大多都是按他测算的方位开凿的。

(四)明月山

关于明月山,是位于古宜春城郊的一个地方,现在的宜春市境内,关于它的历史与传说很多,比如说嫦娥奔月的地方等等,个人觉得不太靠谱,靠谱可考的是,指明吴云在《古月山考》中载”武功之东有明月山,西有古月山,皆有石能为月之光“,当时已经称之为明月山了,关于它的来源,有关于一个女子。原来南宋时这个村里有位女子叫夏云姑,小名明月。这位女子美丽出众,聪明过人。在南宋高宗时期(公元年),十六岁的云姑被选进宫,二十四岁时成为宋孝宗赵昚(shèn)的正宫皇后,即历史上的成恭夏皇后。可惜夏云姑24岁登上皇后位,27岁就去世了。但她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后世许多史学家都试图从史料记载中找寻她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的原因所在,然而,直至今日,仍然无从查考。为了纪念这位皇后娘娘,古宜春人把夏云姑家乡的山命名为明月山。

宜春说”宜春八景“之一的”仰山积雪“就是指明月山的集云峰,常年峰顶有积雪。还有一景就是”云谷飞瀑“也是指明月山的瀑布。今日明月山多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暂不提了。

来源:声闻九泽

END

禅宗圣地——宜春

宜春城名之由来

剪纸话宜春

袁京与袁州

————禅月宜春————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