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书记: 说起来,我们也算是半个景德镇老乡。通过新闻报道得知,宜春垃圾分类搞的如火如荼。6月26日,我们乐平市绿色之光志愿者团队特意前去调研学习,结果大失所望。“绿色之光”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团队,在实地调研和仔细查阅《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后,这封信我们是非写不可。 (地图定位有误,实为宜阳小区) 宜春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规划有11条线路,第一条示范线路宜阳新区线路于4月12日正式启动,第一批到位物资有40个垃圾桶、垃圾袋41.4万个、垃圾分类收集亭4座、四色垃圾分类收集车4辆、高压清洗车2辆、压缩车3辆;第二批配备物资有个垃圾桶(其中大桶个,户内桶个)。宜阳小区(公务员小区)属于第一条示范线路范畴,也正是我们调研所到之处,该小区于年初开始筹备,5月底正式要求开始分类投放,至今为止,分类桶都是混合垃圾!我们来聊聊宜阳小区垃圾分类试点的失败之处: (绿色厨余桶) (绿色厨余桶) (黄色其他垃圾桶) (蓝色可回收桶) (一)宣传过于注重形式,未把握症结。 第一,无论是宣传栏、垃圾分类桶、分类投放亭,还是塑料袋,物资配备都很齐全,也很漂亮,想必投入不小吧?宜信小区正式开始分类到现在已经一个月,分类桶内是一团糟,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如何破解?宜阳新区负责人和小区督导员都告诉我们,桶内混合垃圾会由督导员最后分好类,再由四色车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混合处理。你们文件上说了,按每户配备1名督导员。意思是,每天靠督导员来动手分户的垃圾?文件上还说了,终端处理要到年底基本建成,督导员要负责分两三年的垃圾?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那个垃圾分类桶还是升的,真的好深,督导员小姑娘要一个个用夹子把垃圾包挑出来分,还是自己跳进去分? 第二,任由居民将混合垃圾投放至户外大分类桶,已经一个月,你们是在引导居民养成用新桶丢混合垃圾的习惯还是咋滴?而且,居民投放至户外的垃圾都是从室内打包出来的,说明你们发放的户内分类桶根本就是摆设。宣传工作,必须要长期一对一宣传、一对一跟踪!既然已经发了户内桶,你们不去检查户内分类桶情况,怎么保证居民拿出来的垃圾是正确分类的?你们不每天跟踪指导、示范,又怎么能让居民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 (二)名为“限塑”,实则刺激塑料消费 这项政策的目标是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你们倒好,原来居民每天可以用一个塑料袋打包,现在你们每家每月发93个,要居民每天至少用3个塑料袋。宜春垃圾分类宣传搞得锣鼓喧天,到底是在搞减量,还是在拉动塑料袋内需?假如有一天居民真的分起类来了,按10,户来算,一年下来,塑料袋使用量由原来万个激增至万个。《方案》中明确规定“加强限塑管理”是闹着玩的吧? 再假设有一天,你们真的让居民把餐厨垃圾完全干净的分离后,打包用的塑料袋怎么分离?还要一个个拆,进行二次分拣么?这一系列问题,你们有没有真的静下来研究过啊? (三)试点革命尚未成功,凭什么四处撒网? 宜春市垃圾分类搞得轰轰烈烈,有一处是经过成功试点的么?一个公务员小区尚且如此,其他小区还搞什么?宜春市有必要公布下至今在这项工程上的投入数额。如果你们真的用心,一个常住户数不足2的小区,到现在早就可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40%以上。我们在乐平市洪岩镇一个户的村4月初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一周时间筹备物资,20天内实现90%以上村户参与,50%左右垃圾减量。过去三个月,我们完成了近4户的推广任务,参与率稳定在95%以上,减量率维持在50%-60%。不信,颜书记可以亲自来看看。 (四)浪费国家财力 首先,宣传过度,没有把经费用对地方。说白了就是,要大批培养专业队伍上户、跟踪、统计。再者,后端处理未建立,也就意味着年前,垃圾都是混合处理呗!督导员也就不会傻傻分类呗!新桶新设备都要做两年摆设呗!年后,又开始以新换旧、接着搞形式呗! 颜书记,真心恳请宜春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重新斟酌实施方案!一个试点小区都未成功,切勿铺张浪费!分类并不需要过度物资投入,专业队伍建设是成败的关键! 韩小邪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