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晚报》记者从宜春市统计局了解到,以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该局开展了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信息显示: 人口总量持续低速增长 据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1%,比上年增加了人,增长0.28%,比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7.0万人,年~年四年间人口总量年均增长0.32%,而全市“五普”至“六普”十年间人口总量共增加了21.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1%。人口总量的增长总体上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速稍有减缓。 各县市人口总量相差悬殊 全市管辖的10个县(市、区)中常住人口过百万的有丰城市、袁州区,两地人口总量占全市总人口的43.9%,其中丰城的总人口已达.9万人,仅次于全省人口最多的鄱阳县,是全省人口总量排位中名列第二的县(市、区)。 而常住人口不足15万的也有两个县:铜鼓县13.7万人,靖安县14.7万人。其中铜鼓县的总人口仅高于全省人口最少的资溪县,在全省人口总量排位中列倒数第二,铜鼓县的常住人口仅有丰城市的十分之一。 “三率”总体态势趋稳 近十几年来全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体呈现逐年缓慢递减的趋势,年是“单独两孩”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全市“三率”仍然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28‰、死亡率为6.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5‰,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比上年上升0.07千分点和0.1个千分点,死亡率比上年下降了0.03个千分点,“三率”虽然呈现两升一降,但总体态势平稳。 “单独两孩”新政并末引发出生率明显的增长,究其原因:一是生育一个孩子从领证、怀孕到出生至少需要10个月以上的时间;二是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单独两孩”政策效应如何还需继续观察。 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处高位 经测算,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万人,占51.58%;女性人口为.99万人,占48.42%。性别比(以女性为)为.52,比上年下降0.87,进入了正常水平(正常值范围为—)。 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26,比上年下降0.3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8个百分点,尽管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超出正常值范围。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持续普遍偏高,显然是违背了性别结构平衡的自然法则,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背后是女婴生命权遭到威胁的现实,“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和以淘汰女性胎儿为主的选择性人工流产,使女婴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后果是社会上男女比例失调,这必将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家庭规模日益趋向小型化 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年以来,生育率下降对家庭户缩小的影响正在减弱,持续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正在成为家庭规模缩小的重要推力。家庭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居住条件的改善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也直接促进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年底全市共有家庭户.9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9人,比上年下降0.01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3.52人相比,少0.03人。 人口文化素质稳步提升 年全市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0年,比上年增加0.10年;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3年,比上年增加0.07年。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据推算,年全市0~14岁、15~64岁、65岁以上的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20.48%、70.57%和8.95%,与上年相比,0~14岁和15~64岁二个年龄段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0.13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65岁以上年龄段所占比重上升了1.16个百分点,年龄结构呈现少年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态势,人口进一步老龄化。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全市坚持“城镇村联动建设、产城镇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年全市城镇人口.75万人,占总人口43.28%,比上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癫风那家三甲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