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Hounsfield)将X射线的应用提上了新的台阶,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医院制造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人类第一台CT机,尽管这台CT只能做颅脑检查,却为医学诊断开启新的纪元。 世界第一款CT机 其后的4年间,CT逐渐扩大应用范围,终于,年第一款全身应用CT面世,检查范围扩大到胸、腹、脊柱及四肢,并火速被接纳认可。这时新中国虽然已经成立了20余年,但当时我国刚刚结束一段动乱时期,正值百废待兴之际,哪有余力从国外引进这等高端医疗设备,直到年,CT才正式进入中国。 说起CT进入中国这段历史,却绕不开一位已经百岁有逾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影像学泰斗,医院放射科老主任——李果珍教授。 李果珍教授肖像 当李果珍教授得知国外已经成功的将全身CT应用与临床时,立即希望能够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备引入中国,当即向上级领导提出技术引入申请。李教授的申请极具分量,不仅仅是因为她协和医学院的博士学位和医院的进修经历,须知此时的李果珍教授已经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更是一位名满全球的放射医学专家,先后被北美放射学会和欧洲放射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目前全世界只有李教授同时享有这两个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老专家,老教授的推动,把CT引入国内的想法迅速被上级领导认可。其后,国家卫生部和医院共同组成一支放射医学专家考察团,于年赴美考察调研,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放射医学界首次赴美访问。 同年,国内第一台CT成功落户于医院,然而李果珍教授很快发现,国内的医生多数对CT不甚了解,并不能完全发挥出CT的优势作用,李教授心中暗自心急,于是,她决定想一个办法,能够尽快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更多国内的放射科医生。 年李教授陪同外宾参观我国第一台CT机 于是,从年开始,李果珍教授孜孜不倦的先后举办了10余期全国CT学习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同仁,如今当时的大多数学员已经成为各地的学术带头人。 年江西宜春全国消化道早期癌瘤学习班,陈英杰(二)、李果珍(左三,医院)、王云钊(左四,医院)、连世海(左五,山东济南放射学研究所)、华伯勋(左六,医院)专家教授合影。 李教授先后撰写及指导了近百篇医学论著,年开始,李教授出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主编,将胸中所学通过杂志传达给更多的医学工作者。年时,李教授编写《临床体部CT诊断学》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两部CT专著之一,成为学习CT的主要参考书。年,在原书的基础上,李教授丰富了内容并增加了该领域的新进展,编写了《临床CT诊断学》,该书被指定为全国大型医疗设备(CT)使用人员上岗考试的专用辅导材料。 李教授著作 我国在年时开始在全国的大、医院普及CT设备,据调查显示,截止年底,我国CT设备保有量为台(不含军队),相比年增长了18%。近五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16.1%。不知这些数字,能不能让把CT引入中国的李教授感到欣慰呢? 我国CT保有量柱状图 说完李教授与我国引入的第一台CT的事情,笔者还想再聊聊李果珍教授其人,这位老人家一生都保持着旺盛的学习、钻研精神。她在70岁学CT,80岁学MR,90岁学电脑的经历已成为一段佳话被广为传颂。 95岁的李果珍教授依然神采奕奕 即使不再年轻,李教授却始终没有松懈对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