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教育事业四十年 改革发展纪实 年,新中国红旗下第一批成长起来的教育工作者正值壮年,他们接过前辈的旗帜,肩负起了为中国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重任。时至今日,曾经写满字的黑板变成了点击就能联结世界的一体机;曾经下基层调研的自行车变成了一天可跑几个县市的汽车。光阴流转,一根根粉笔由长变短,一份份报告越堆越高。窗外,是日新月异的世界;窗内,是矢志不移的理想。岁月不居,沧海桑田,唯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始终不改,情怀始终如一。 40年芳华,见证了宜春教育在冬雪中的守望,在春风中的勃发。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培育了英才无数,如今的宜春教育将在新时代继续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今天我们推送《宜春市教育事业四十年改革发展纪实》下篇,敬请阅读。 引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创造出“宜春经验”,奠定了教育大市的坚实基础;年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成为全省唯一受到国务院表彰的设区市;“十二五”期间,全市有9个县(市)在县级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受到省政府表彰,获奖比例全省第一;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近年来在全省科学发展考评中,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四十年沧海桑田,宜春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宜春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全市教育基本形成“体系较为完整、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相对均衡、质量稳步提高”的发展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批人材精英,为宜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动力。 篇章三典范引领,推动教师队伍提质增效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师范教育,改革开放初期,就率先恢复中等师范函授教育。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市依托宜春师范和高安师范两所优质师范院校,为广大小学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师生。 (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在宜春学院调研)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激励中小学教师参加“三沟通”师范教育、高师函授、电大、自学考试、脱产进修等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学历培训。年,樟树、上高、万载3所教师进修学校跻身于全省20所示范进修学校行列。年,我市启动“三个定向”(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毕业时按一定比例择优定向就业)培养模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年,这一创举在全省统一推广。该计划已累计为农村学校培养了本土化教师多人。 年以来,我市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网络,推动全员培训。年,我市又创新实施特岗教师培养计划,每年招生余人,为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全市小学专任教师中师(高中)以上学历占比52.54%,民办教师占76.22%。年,全市小学专任教师中师(高中)以上学历比例99.98%,其中大专以上93.81%。 我市既重视师资培训,又注重师德引领,连续多年举办“最美乡村教师”和全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近年来创新举办了全市优秀教师颁奖晚会,设立了从教20年荣誉制度;创新评选“支月英式好党员、好教师”,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笃实创新。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师德楷模和先进典型。全市教育系统先后有2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居各行业第一;“火海救人”的英雄教师王茂华、36年坚守乡村教学点的支月英2人先后荣登“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高安市大城镇中心小学陈腊英老师荣膺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全国仅10名)……展示了新时代宜春教师群体的良好风貌。 (支月英老师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 展示农村教育变化) 近年来,我市创新机制落实教师待遇。年,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教育“三名”(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目前,在编在岗名师名,名校长(园长)93名。近年来,投资近万元,为农村教师兴建了套周转房和保障性住房。年起,实施农村教师“八个一”(一间住房、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一部电动车、一台热水器、一套餐具、一次培训、一次表彰)关爱工程,市、县两级统筹资金多万元,从生活条件到职称评聘到表彰激励,全方位关爱农村教师。 篇章四创新特色,推动素质教育转型跨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优秀社团展示活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市每年举办一次全市学校体艺教育现场会。组织代表到城区、农村1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逐校察看校容校貌,观摩课堂教学,观看体育、艺术表演。活动坚持开展了16年,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并作为经验推广。从年开始,启动两年一届的全市学生体育艺术节,由各县市区轮流承办,集中展示全市体育、艺术教育成果,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从年起,我市将校园足球作为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年,开展全市首届校园足球竞赛活动。作为全省唯一“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靖安县近两年投入了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成功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七营区(初中组)活动。目前全市中小学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个,中心小学以上基本做到了校校有操场。 (琴棋书画好少年评选活动)同时,创新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小发明竞赛、“琴棋书画好少年”评选、京剧进课堂、全市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全市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展评、全市幼儿园早操创编大赛、全市中小学生球类比赛、全市中学生优秀社团展示等活动。 我市在抓好市级活动平台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创新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呈现“县县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生动局面。袁州区以“2+1”体艺活动(在校学生每人选择至少两项体育活动,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方法)为抓手,连续举办了四届素质教育流动现场会,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高安市以大课间为抓手,主打“阳光体育”品牌,获得“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称号。上高县注重体艺活动与教育教学同步进行,提升专业竞技水平,舞蹈、毽球、排球等项目屡次在国家、省级大赛中获奖。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教育部德育暨党建工作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先后报道我市素质教育成果。 (家风校风建设论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宜春教育必将百尺竿头,更上层楼,创造出更多的灿烂和辉煌。 来源:宜春教育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