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奉新习俗

奉新人民是勤劳、智慧、淳朴、好客的人民,千百年来,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经济习俗饱含着人民的睿智,生活习俗蕴蓄着浓浓的乡情,礼仪习俗彰显着乡土文化,社会习俗传承着祖辈的希冀,节令习俗昭示着家族的文明,游艺习俗洋溢着天真的童趣。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也是民俗文化中闪耀着熠熠光芒的一颗明珠。

经济习俗之⑵伐木

奉新山区有百丈、柳溪、甘坊、石溪、澡溪、仰山六个乡,山上资源主要是毛竹林和杉木林。每年砍伐杉木的活动叫“斫料”,斫料是一种艰苦而危险的活动,只能由成年男子进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一种相对固定、世代沿袭的习俗。

斫料首先要在计划采伐木料的山头上,举行一种叫“开山”的仪式:事先派一人带上香纸、工具到山场最高处,祭拜山神之后,砍下三根木头,这三根木头不能倒顺水(倒向不一),树梢全部要朝下,不能倒向“煞方”(如庚午年北方为煞方)。然后悄悄离山回家,离山时不得回头看,在整个山场的木料运下山之前,不能动这三根木头。

“开山”之后要择吉日“进山”。从进山的时候起,所有参与伐木的人都要讲“钢口”(即行话)。进山伐木的人一般为五人一组,叫“一副马”;砍木料的人叫“将军”或“掌大师傅”;走在最前面的人叫“打先锋”或“扫地”;草鞋叫“马”,穿草鞋叫“骑马”;斗笠叫“船篷”,蓑衣叫“战甲”;伐木用的斧头叫“开山”或“大师傅”;柴刀叫“长腰子”;砍倒一根木料叫“一碗条子”;用木钩拉倒木料叫“带狗”;杉树皮叫“遮风”;剥杉树皮叫“做遮风”杉树枝杈叫“摇风”;打杈叫“打摇风”;饭食叫“钢子”;吃饭叫“陷钢”或“打铁”;喝水叫“打水铁”;饭碗叫“莲花”,筷子叫“船篙”;猪肉叫“滑老哩”;鱼叫“摆尾哩“;鸡蛋叫“圆卵哩”;油叫“过江”;盐叫“咸味”;抽烟叫“打铳”;在山上休息叫“打围”。

手叫“拿字”;脚叫“踩字”;眼睛叫“亮子”;耳朵叫“顺风”;鼻子叫“嗅老”;回家叫“班师”;下雨叫“吊线”;不出工叫“镇棚”等等,一应劳动、生活均由专用的“钢口”代替了,一般人是听不懂的。

一天之中,上午休息两次,下午休息两次,叫“四筒烟”。每天进山之后,最忌讳讲“砍”、“杀”、“死”、“血”等词语,收工下山后方可随便说笑。

经济习俗之⑶榨粉

榨粉为奉新传统生产习俗,米粉为奉新传统特产之一。明清以来,奉新平原地区如干洲、宋埠、赤田等地农民多长于米粉的加工制作。榨粉工序一般可分为浸米、磨浆、捏团、舂团、榨煮、漂晒等步骤。

榨粉的主要原料为粳米。先将粳米用清水淘尽,浸泡过夜,到米粒发涨乃止,称“浸米”;然后用石磨将浸涨的米粒和水磨成米浆,称“磨浆”;将米浆装入专用的布袋,扎紧袋口,用石磨或重物压袋子上,令其脱水,待稍干后,将米浆揉成拳头大小的米浆团,称“捏团”;再将捏成的团置大锅沸水中煮熟(沉则生,浮则熟),称“煮团”。

再将煮熟的团置“粉筒”(圆开铁筒,直径一般为六寸许,底部有钻孔铜板,孔之大小决定粉条之粗细),上加木盖嵌入筒内,再用杠杆原理由上往下加压,粉条从铜板诸孔中挤出,落入粉筒下铁锅沸水中煮熟,称“榨煮”,这是榨粉的关键工序;粉条煮熟后,取出使之冷却,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再将其盘成长方形叠状,晒干之后,即为米粉成品。

榨粉习俗自古有之,于今尤盛,是大米加工增值渠道之一,四季晴日均可生产。20世纪80年代后,城镇出现了机制米粉,呈长条状,称“龙须粉”,既快又多,但质量、口感远逊于手工榨制的米粉。

本世纪初,随着奉新在外知名度的提升,奉新土粉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有识之士已经把奉新土粉列为具有奉新特色的旅游食品之一,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保证了市场的需求。

樊明芳:年5月生,奉新仰山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宜春市诗词学会理事、奉新县楹联诗词学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奉新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奉新一中副校长、《奉新县志》副主编等职。

出版过《名胜古迹楹联选》《古今特长联译赏》《奉新风物》《百丈禅话诗文》和奉新文化系列丛书(8本)等专著,发表过《中国长联初探》《怀海与禅门规式》《张勋墓葬陶仙岭》《趣联大师刘师亮》《唐宣宗在奉新的奇闻逸事》《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考》《新吴侯涂钦的生平及其墓葬考》《司马头陀其人其事》《百丈寺的历史沿革》《浮云宫的历史沿革》《颖学弘敏在奉新的经历考述》《八大山人在奉新的活动轨迹考述》《杨万里知奉新的经历和诗歌创作散论》等百余篇文章。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